文学骑士-你身边的文学乐园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精选43句】

目录: 经典文案 2024-03-27 04:49:13 网络整理

1、厘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被审计对象对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应负全面责任,但并不是所有的责任都应由其承担。按照经济责任制的分工原则,领导干部只承担其主要分工负责的那部分责任或对其直接决定的事项负责,由其他领导成员主要分工负责的那部分责任,对被审计对象来说只是间接责任。

2、二、围绕六个方面

3、厘清前任责任与后任责任。前任责任是前任领导任期内发生的延伸至本期造成的遗留问题,对此在审计过程中应加以剔除或特别说明,对被审计对象任期内处理以往遗留问题的成绩应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肯定。

4、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要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结合起来,通过建立被审计单位审计档案制度,将该单位的审计资料全部归入审计档案。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以往的审计成果,随时调阅,避免重复劳动,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5、然而,既然组织和员工信

6、一、针对的审计目的不同。

7、务必关注被审计对象履职期间的未尽事项。有的被审计对象在任时做出的一些重大决策可能会由接任者来实施,有的被审计对象在任时还作出过一些口头承诺甚至私自签订经济协议,等等,如果审计人员未查清楚,会给接任者乃至上级单位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审计人员可以让被审计对象签写未遗留未尽事项的承诺,但这不能完全规避审计风险。

8、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的区别如下:(一)审计目标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责任者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有关经济活动负有的责任进行审计,加强对责任者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责任者的经济责任,促进责任者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

9、出具正式审计报告前要与关联方进行充分沟通。一是要与被审计对象就审计报告的初稿进行沟通,既要确保被审计对象认可审计报告,又要在被审计对象合理的要求且不违背审计报告结论情况下做适当调整。二是要与上级领导就被审计对象已认可的审计报告进行沟通。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影响到被审计对象下一步的任职或人事考核,因此可能会多次、反复沟通,审计人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10、独立性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结论关系到领导者的工作业绩评价和人事考核,在开展审计时很可能受到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审计部门应坚持独立性原则,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秉公尽责,不徇私情,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同时对他人反映的问题应持谨慎和批判的态度,依据事实和专业判断去伪存真,防止偏听偏信,影响审计的公正性。

11、客观性原则。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审计的生命线。尽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人的评价,但是在审计中也用事实说话,以国家法律或企业法规为准绳,审计证据充分,审计评价公正。对查出的问题要证据确凿,经得起核实,反映在审计报告上要做到件件有事实、句句有据可查,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独立和客观,审计评价要有说服力。

12、围绕(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开展审计。主要审查(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具体审查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固定资产是否账实相符、有无化公为私和毁损流失、有无违规资金运用、债权是否真实。通过对被审计对象任职前后净资产的比较,剔除非正常因素,计算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收益率,以考核其任期内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

13、这两者的区别主要是:

14、全面性原则。要全面看待被审计领导者的成绩和问题,既要找出问题也要肯定成绩,做到成绩写够、问题找准,经过通盘考虑工作业绩和出现的问题来经济责任进行综合评价,既不能因为个别问题否定被审计领导者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因为做出的成绩而忽视性质严重的经济问题。

15、经济责任审计一般由企业主管部门自行或委托中介机构审计;财务报告审计由中介机构审计。

16、五、注意七大事项

17、严格规范审计程序。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评价、征求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到审计意见或决定的落实,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以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18、联系性原则。审计人员要具有联系能力,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把对被审计领导者与当时的经济环境、政策背景、实际工作所在地域、任期长短、任前和任中的政策变化等因素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既要把成绩与个人努力联系起来,又要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

19、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相结合。审计人员既要利用信息化审计手段,做好大数据分析,加快审计效率,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又要利用传统的审计手段,如访谈、盘点等来获得更直观的信息。

20、厘清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由于被审计对象谋取私利、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和官僚主义等主观原因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属主观责任;因不可抗拒或国家经济改革中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客观原因,使单位经济效益等受到影响的属客观责任。

21、其重点是对责任者经济责任的评价。财务报告审计的目标包括五个方面:1、存在或发生。是指审计要认定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费用在会计期间是否确实发生。2、完整性。是指审计要认定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交易项目是否都进行了会计核算并在会计报表中反映。3、权利和义务。是指审计要认定在某一特定时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权力,各项负债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的义务。4、计量与计算。是指审计要认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会计要素是否正确计量,是否按适当的金额进行核算,相关的计算是否正确。5、揭示和披露。是指审计要认定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加以分类、说明并在会计报表上反映。财务收支平衡的最终目标是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其重点是检查。(二)审计对象(审计客体)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国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国有金融机构的法定代表人。财务报告审计的对象是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责任人,而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是经济活动。(三)审计的内容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重大决策的合规性和科学性;个人是否有违反廉政勤政规定的行为;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财务报告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资产审计。是对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2、负债审计。是对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3、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审计。是对企业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4、损益审计。是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四)审计的目的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在查明财务收支以及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务收支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清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中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领导干部个人在、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勤政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从而达到确定其经济责任,评价其工作业绩的目的,为组织、人事、纪检部门提供使用、管理和评价干部的参考。财务报告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单位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审计,揭露其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目的的区别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而财务收支的目的是纠偏和服务。(五)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指标评价、内控制度评价、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评价等。经济指标评价又包括收入任务完成率、资产增值、保值率(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内控制度评价主要是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评价主要评价个人是否遵守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财务报告审计的评价,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评价,引导被审单位的经营行为,帮助被审单位寻找差距及产生的原因,促进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主要包括:1.反映单位效益状况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2.反映单位营运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3.反映单位偿债能力状况的资产负债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六)审计结果报告不同与其他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部门在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后,向委托部门提交的鉴证和评价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在特定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业务法律文书。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经济责任审计后由审计部门向委托部门提交的专题报告,不同于其他审计法律文书,其主要特点如下:1.目的的特定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机关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后就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向委托部门提交的专题报告。2.报告的定向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使用者或受报告人是特定的。3.内容的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无论从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重点,还是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这一具体内容来进行的。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机关要对领导干部在确定的任职期间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鉴证和评价。而作为承载这一具体鉴证和评价的业务法律文书,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中心内容应当是鉴证和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22、一、遵循五项原则

23、审计查证与调查分析相结合。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对象应负的经济责任,应采取以会计资料为主、查证与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个别谈话、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查阅有关管理制度以及会议纪要等进行调查核实,这样既能掌握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审计查证,又能为摸清账外经济问题提供线索和依据。

24、管理性原则。经济责任审计是为管理服务,也是为决策服务,因此也应该讲究管理的原则。审计人员在做经济责任审计前,应该与管理层、审计委托方等关联方进行充分的沟通,深刻理解单位的战略导向和管理导向。

25、四、厘清四种责任

26、围绕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开展审计。对资产、负债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看账账、账实是否相符,债权、债务的发生和偿还及增减变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对损益主要审查收入和成本费用等影响损益的各种因素。

27、围绕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审计。主要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了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执行是否严格、有效,有无失控点,有无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而发生违纪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等。

28、县支行行长作为农业银行基层行负总责的“一把手”,肩负着上级的重托和员工的期望,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同时,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其工作强度、难度可想而知,个中滋味非身临其境不能体会。

29、以往内外部检查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审计部门在实施审计前,应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以往内外部检查结果,包括且不限于外部审计结果、税务检查结果、上级单位检查结果等,同时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详细的支撑材料。审计部门可依据企业被检查材料及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估时所掌握的控制缺陷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

30、三、做好五个结合

31、厘清集体决策责任和个人行为责任。通常重大的决策应由集体讨论通过,由集体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集体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但如果领导干部在集体决策过程中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或越权决策、私自决策,则由其个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32、述职报告一般按年度业绩来写;离任审计报告一般是以任期内任职情况来写,通常都是超过一年的时间段。

33、围绕重大经营决策开展审计。主要审查被审计对象能否确立稳健、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目标。在作出重大决策时,是否符合决策程序,有无滥用职权、独断专行等问题;所作决策是否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有无因短期利益、个人利益而损害组织利益的行为;经营决策有无重大失误,有无造成严重后果,有无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4、围绕财经法纪开展审计。主要通过财务收支审计,检查企业经济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重点审查单位有无隐瞒、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有无违反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乱挤乱摊成本费用;有无滥发奖金、实物、补贴,用公款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等现象;有无虚增利润、掩盖亏损以及潜亏挂账等问题。被审计对象在经济活动中有无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行为,有无指使、授意或强令财务人员做假账、虚报经济指标、违反财经纪律、偷漏税金的行为。

35、提高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知识面广、业务量大,因此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36、审计详查与抽查相结合。具体审计时,一般先运用抽查法确定存在的重点问题,接着对所确定的重点问题的资料进行详细审查。对次要问题或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的事项,可采用抽查或免查的方法,必要时也可根据审计目的以及所掌握的线索,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如审阅法、核对法。

37、二、审计实施机构不同。

38、实施审计质量责任制。从主管领导、审计组长到审计人员,层层建立责任制,逐级落实责任。通过责任追究,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39、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企业领导人离任审计,是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执行政策制度、经济效益、社会指标等进行的审计;财务报告审计是以保证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合规性(会计准则)为目的进行的审计;

40、适当选择审计业务外包。当审计部门发现审计事项涉及的技术和能力超出了审计人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或者审计结果需要权威机构认证时,可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从而将审计风险全部或部分地转移出去,以规避审计风险。

41、实行真实性承诺。审计前要求被审计对象和单位有关人员对所提供的全部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和责任担保,保证无账外资产,如违反承诺要承担责任。

42、围绕主要经济指标和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开展审计。通过大量认真细致的实质性测试,核实确认企业上级单位及本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是否实现,产值、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是否完成,有无潜亏和虚报、瞒报指标的现象,进而全面衡量被审计对象履行职责的情况,评价其业绩。

43、还有的审计同仁提出疑问,哪些应该反映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里,哪些不应该反映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里,这里没有唯一的标准,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基础原则,还有一些技术上的原则,例如围绕单位的干部评价指标、对不同的被审计对象采用统一标准。这里再说一点现实情况吧,很多单位的领导干部在被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已经明确了任职去向,经济责任审计可能就是管理动作的背书......说到这里,聪明的审计人员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当然前提是不能违反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精选43句】】相关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9294号-20

网站地图